報章剪影

基本觀念剖腹產V.S.水中分娩篇

基本觀念
剖腹產V.S.水中分娩篇

一、認識剖腹產

「剖腹產」是產科常見的分娩手術,是指經由切開腹部的方式,將體重重達500克以上的胎兒娩出,並且於胎兒取出後,直接清理子宮內胎盤及胎膜等,術後縫合傷口即可。其目的是因應特定適應症之下,為保護胎兒及母親安全,必須選擇之生產方式。


二、剖腹產狀況
【事前預約】
在生產前就已經知道無法經陰道自然生產的方式分娩,因而採取剖腹生產。適應症包括:胎位不正、產道狹窄、多胞胎、產道有腫瘤阻塞、經陰道有感染疑慮等。若有上述狀況者,通常婦產科醫師會在評估後,決定是否施行剖腹生產。

【緊急狀況】
若在妊娠中、後期或是產程進行中,產婦或胎兒因突發的緊急情況,經醫師判斷需緊急進行剖腹生產,狀況如:產程遲滯、大量出血、胎兒臍帶脫垂、胎兒窘迫等。

You Must Know非必要不剖腹生產】
施行剖腹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幫助特殊狀況而無法自然生產的產婦,能順利平安的生下胎兒。因此,醫師們都不建議無任何狀況的產婦施行剖腹手術,因為非特殊原因的剖腹產比起自然生產所帶來的危險性其實是更高的,加上產婦術後的恢復狀況較慢,住院時間也較長,花費也較不經濟。

三、水中分娩-生產方式的另一種選擇
對寶寶而言,水中的溫度如同人體的體溫,當胎兒離開母體進入水中,彷彿還在母體環境裡,不會有驚慌、刺激的問題,而且舒適的環境也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此外,水中生產時,先生可在一旁貼心陪產,除了增進夫妻感情,親子之間情感連結也更加緊密。

水中分娩3階段:
媽媽及陪產者的準備是相當重要的,但醫師提醒,並非每位產婦都適合水中生產,同時,在生產前必須接受指導,以及了解浴缸的使用。

【階段1】進入浴缸
生產活動期再進入水中較理想(子宮頸口開4~5公分),假如產程變緩慢,可改變環境(進出浴缸),並用溫度計監測水溫,媽媽可於浴缸中改變姿勢,同時必須監測胎兒心跳至少達15分鐘之久。

【階段2】胎兒娩出
若媽媽仍決定留在浴缸內,醫師會在媽媽用力前,檢查子宮頸是否全開,同時必須監測胎兒心跳至少達5分鐘之久。醫師會使用「較少接觸」的生產技術,在媽媽自己娩出頭後,再幫助胎兒肩的娩出。而且在嬰兒出生後,10~20秒內抱給媽媽做肌膚接觸。

【階段3】娩出胎盤
若媽媽仍決定留在浴缸內,胎盤也可於浴缸中或是站立的娩出,如果出血量多或超過20分鐘仍未娩出,則須離開浴缸進行其他處理。在完整娩出胎盤後,媽媽離開浴缸,醫師會檢查其會陰的裂傷。
 
【You Must Know專業醫護團最重要】
基於生產過程中,媽媽及胎兒的可能變化,要進行水中生產者,應選擇合格的醫療院所,有經驗且專業的醫護團隊,才能有能力在待產過程中,隨時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以提供最適合媽媽的生產方式。
文:林佩蓉
採訪諮詢:
萬芳醫學中心副院長許淳森
新莊惠欣婦幼診所院長黃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