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生產的要件

溫柔生產
溫柔生產的要件

許多產婦會生產產生恐懼,莫不認為生產很痛,害怕自己無法勝任,而往往需要醫療程序地介入。溫柔生產希望在產前提供準媽媽產前教育並賦予信心,進而順利迎接產程的到來。
 
Q:產婦可以自由走動嗎?
A:臨產前,產婦多半會臥床待產,不過適量走動,或是改變姿勢,可以讓產婦更舒服。當產婦身體狀況良好時,走動可以幫助骨盆擴張,並且改變形狀,讓胎兒可以在子宮內調整姿勢,以便下降,順利通過骨盆而誕生。同時,產婦也會因為可以不受限制的活動,有助於減輕疼痛感。
在《產前走一走,生育更順溜》一文中也提到,1997年的研究也印證臨產前走動,對母胎都有利。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州的助產士蒐集了1678個產婦案例,針對懷孕37~42週的健康產婦進行分析,將她們分為「走動組」和「沒有走動組」兩組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與未走動產婦相比,走動組的產婦間歇胎兒監測率較高(75%∶55%),鎮靜止痛劑的使用率較低(21%∶27%),自然產率較高(97%∶94%),剖腹產率少了一半以上(2.7%∶5.5%)。
研究中還針對走動組的產婦進行詢問,是否將來再生第二胎,願意在分娩中走動嗎?有高達99%的人表示願意。顯示產前走動有助於產婦心情愉悅、舒服,醫療介入的情況也較低。
 
Q:生產一定要採取仰臥姿勢嗎?
A:生產時,產婦若採取跪姿和蹲姿,會比截石臥式(也就是仰臥姿勢)來得舒服且容易使力。曾經擔任國際婦產科醫師協會主席的羅伯特‧卡得羅巴西亞醫師就說過,仰臥姿是最糟糕的分娩姿勢了。
若分娩時採取仰臥姿勢,會讓產婦子宮壓迫到主要血管,以致於通過胎盤的帶氧血液相對減少,有可能會危及胎兒健康。而且此姿勢逆地心引力生產,產婦不容易使力之外,也會感到不舒服。不過卻是現今醫護人員最常要求產婦採取的分娩姿勢。
「溫柔生產的守護者」機構創辦人娜汀‧羅曼博士(Nadine Romain PhD)舉例,早在馬雅時代,發現婦女生產的雕像,其實是站立生產而非採取仰臥姿勢,在在證明仰臥姿並非生產的唯一姿勢。
隨著溫柔生產的風氣逐漸推廣,不少醫護人員不再侷限產婦一定要採取仰臥姿勢生產,期間可以輔助生產球的運用,減少宮縮引起的疼痛,甚至不用施打無痛分娩。
在《神奇生產球?國內推行7成孕婦受益、無痛分娩也省了》一文中,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任余慕賢指出,待產時,產婦採取直立式會比仰臥姿勢來得有效;而坐姿又比躺姿更能減少背痛與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
待產時,輔以生產球,其表面柔軟可達到按摩的作用,再配合搖擺動作,可促使下半身肌肉放鬆。產婦只要是沒有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是胎盤剝離等高危險因子,在專業人員的陪同下,皆適合使用生產球。
余慕賢主任指出,生產球可以幫助產婦改變待產姿勢並緩解疼痛。其中有7成的孕婦都認為有幫助,還有產婦因此不用注射無痛分娩呢! 
所以待產時,產婦可以任意地變換姿勢,不管是在地板上、床上或是放溫水的浴缸裡等,盡量讓身體不受壓抑,找到最舒適的姿勢,順其自然地發展,迎接產程的到來。
 
Q:生產需要營造安靜的環境?
A:生產時,一方面要忍受陣痛來襲的不適之外,若產房又人聲吵雜或是器械不時發出碰撞的鏗鏘聲,多少都會干擾產婦的情緒。溫柔生產的要件之一就是讓產婦處在安靜的氛圍中,當子宮收縮時,可以集中精神應付;而子宮暫停收縮時,又能稍微放鬆一下,跟丈夫說說話、來個擁抱或是給予慰藉,甚至小睡片刻,都能轉移產婦的當下心情,有助於增強產婦的信心與生產的耐力。相反的,產房若是參雜醫護人員的交談或不必要的談話,甚至是家人隔離在產房外面,反而會分散產婦的注意力,所以營造安靜的環境有其必要。
對寶寶而言,安靜的環境有助於他出生時的適應,不會被突如其來吵雜的環境給嚇到,眼睛也不會因產房刺眼的強光而受到甘擾。在《溫柔生產》一書中,約瀚‧格洛佛博士(Dr.John Grover)就曾指出,在寧靜和安祥環境下出生的寶寶比較機靈且觀察力較好。澳洲的婦產科醫師布魯斯‧穌勒藍(Bruce Sutherland)也曾表示,當他看到甫出生的寶寶與媽媽眼神交會所流露的溫馨畫面,令他動容。處在寧靜又祥和的空間,搭配柔和的光線可以讓產婦放鬆、思考;生產過後,看著寶寶親密地依偎在懷裡,這樣的生產經驗無疑是最舒適又溫柔的了。
 
Q:生產支持為什麼很重要?
A:對初產婦來說,沒有經歷過生產經驗,卻要獨自一個人進產房面對生產,多少都會產生恐懼的心情。害怕自己生不出來、擔心產程是否順利、也憂心胎兒是否能健康娩出等問題。這時如果另一半或是有生產經驗的親朋好友隨侍在側,不管是親撫、或是溫柔的擁抱、或是遞上一杯飲料、一段經驗分享,都能達到撫慰的作用,讓產婦心情大開。
如今,陪產員制度的出現,適時彌補了產婦心靈的缺口。陪產員會和產婦溝通生產的期待,幫助產婦了解生產流程,以面讓產婦在適當時機作出自己的決定。陪產員的出現,讓許多準父母具備更多的信心,迎接寶寶的到來。
娜汀‧羅曼博士(Nadine Romain PhD)表示,過去女人都被教導要痛才能生小孩,所以就催眠的觀點,掌管情緒的右腦已被預設成「生產會痛」,屆臨生產時,表現出來就是會痛。相反的,若改變信念,預期生產不痛呢?當心靈接受這是可以轉換的模式,那麼你就可以選擇生產是沒有疼痛和擔憂的。
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在《溫柔生產》一書中強調,身處在可靠的環境當中,轉換心態有助於減弱疼痛感受,也才能依照本能來進行自然分娩。
娜汀‧羅曼博士(Nadine Romain PhD)進一步分析,什麼是決定環境的事情?就是血液成分,也就是取決於腦中分泌什麼物質、荷爾蒙。她舉例,80年代的科學家霍爾博士就說,孕婦分泌良好的腦內啡,有助於減低生產的痛楚,比嗎啡要強20倍。
生產時,當子宮收縮愈強烈,體內就會分泌更多的腦內啡,當產婦心情愉悅有信心,就能降低痛感;而增加舒適感。然而,若產婦當下的心情是恐懼和壓抑,就會阻斷腦內啡的釋放,反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這時就會加劇痛楚,甚至減緩分娩。
所以產婦對生產有信心時,可以不用使用人工催產素來加速分娩。減少人工干預,配合身體的節奏,放鬆心情,都可以順利產下寶寶。
 
Q:寶寶出生後立即抱離媽媽是正常的嗎?
A:在許多婦女的生產經驗中,寶寶一出生便被醫護人員要求做一連串的清潔與檢查,無法在第一時間交予媽媽,有的情況甚至是抱給媽媽看一眼之後,就放到保溫箱和推至嬰兒室,阻斷親子的第一次接觸。
過去醫護人員會要求新生兒要立即送到保溫箱是因為怕失溫,而且應該給予新生兒無菌環境並做例行性的檢查,所以理當送至嬰兒室,不過這樣的做法,往往會令許多產婦感到沮喪。
溫柔生產強調親子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溫柔生產的守護者」機構創辦人娜汀‧羅曼博士(Nadine Romain PhD)在《為自己創造充滿愛與能量的生產經驗》座談會上表示,新生兒的統整能力比成人慢六倍,若為促進寶寶呼吸兒而拍打讓寶寶哭,反而會促使寶寶處於驚恐中。而且如果在第一時間將新生兒抱離母親身邊,醫學研究發現日後寶寶長大容易罹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飲食不正常等,「可見肌膚接觸如此重要。」娜汀‧羅曼博士說。
 
Q:要立即進行產檯哺乳嗎?
A:寶寶一出生是隨著醫護人員做清潔與例行性檢查,還是依偎在母親胸口吸吮母乳,這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寶寶的記憶力能夠記得初乍到人世的經歷,將他歷經的觸覺,例如媽媽溫暖的胸口、媽媽的輕撫;嗅覺,例如媽媽的味道;聲音,例如媽媽溫柔的話語;影像,例如與媽媽眼神的交會等,都會豐富他感官,透過哺餵母乳的過程,傳遞這一份愛意。
娜汀‧羅曼博士(Nadine Romain PhD)表示,生產應該有方式準備,你是怎麼出生的?你的伴侶是怎麼出生的?這會影響你生產當下的決定,是要將寶寶交給醫護人員處理,還是留在母親身上哺乳。
娜汀‧羅曼博士強調:「胸口是寶寶的棲息地。」母胎是一同工作的,懷孕時提供胎兒基本的生物要求;產後允許寶寶在媽媽身上吃奶。就量子力學的觀點來說,哺乳能夠給予寶寶豐富的感官刺激。
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在其《溫柔生產》一書中也提到,如果把新生兒放在媽媽身上,他在誕生後的20分鐘內,會本能地爬到媽媽胸部吸吮乳房。所以當新生寶寶躺在媽媽懷裡,看到寶寶尋乳反射動作,如動動頭、舌頭伸進伸出,身為母親,絕對不會錯過寶寶發出的信號。
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在《為自己創造充滿愛與能量的生產經驗》座談會上表示,母子分離是以分鐘計算,所以當實施產檯立即哺乳,母子沒有分開而是聯結在一起,那麼這樣的情感會持續一生;反之就是走向分離一途。她問道,你要幫助寶寶走進愛的世界或是恐懼之中,端賴你的意念來改變。而溫柔生產希望創造的是美好的生產經驗,而非將寶寶抱離媽媽身邊所帶來的創傷。
 
參考資料:
《產前走一走,生育更順溜》一文
《溫柔生產》新自然主義出版
《神奇生產球?國內推行7成孕婦受益、無痛分娩也省了》
《為自己創造充滿愛與能量的生產經驗》座談會